行业新闻 您目前在: 首页> 新闻中心> 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冲刺世界城市

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冲刺世界城市
更新时间:2019-09-25  浏览次数:4463  【加入收藏】

  1949年4亿元、1958年突破十亿元、1987年突破百亿元、1999年突破千亿元、2014年突破万亿元,2018年突破1.5万亿元——这条激昂向上的时间轴,清晰、生动地展示了一座新一线城市的晋升之路。伴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强,在中国城市版图上,成都所承担的国家使命也越来越重。2016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对成都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要求。这是成都城市定位的重大提升,也是国家赋予成都引领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形象、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历史使命。

  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于成都而言,就是要成为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就是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提升在全球城市格局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筑梦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翻开新的时代篇章。经过近三年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持续增强,成都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主干”支撑持续强化,为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起点,新机遇。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成都正以蓬勃之姿走向世界城市。

实力 “一条直线”背后的稳与进

  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位置,为冲刺世界城市积蓄能量,核心在城市功能,关键靠产业支撑。在成都市主政者看来,产业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在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站在“万亿”经济体量基础之上的成都,决定以变革换取产业发展速度。2017年,成都作出重要部署:向东开辟第二经济发展主战场,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城市功能布局调整。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成都开启了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时代征程。

  创新经济组织方式。成都市规划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和17个产业生态圈,秉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新型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发展逻辑转换。以功能区为主要载体,成都正在加快打造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协同发展的“5+5+1”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

  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支撑成都在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建设上迈上新台阶:2018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5.11亿元增加到15342.77亿元,占全国比重由0.75%上升到1.7%,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三、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今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2.37亿元、增长8.2%,在16个“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位居第一。对于一个经济体量已迈过“万亿”的城市而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8%左右的速度并非易事。但成都做到了。从2017年一季度到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运行几乎为“一条直线”,其中,有5个“增长8.2%”,3个“增长8.1%”和2个“增长8.0%”。

  经济运行稳健的同时,成都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新经济、新消费、新人才、高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等逐步崛起,为后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肩负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历史使命,成都始终用新发展理念创新要素供给,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产业生态圈,一幅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画卷,正在新天府徐徐展开。

活力 创新驱动的新经济“机会之城”

  2013年,在租来的毛坯房里创业的钟波没有想到,一手创立的极米科技,短短五年多时间里发布30余款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并打破投影行业被外资品牌称霸15年的局面。成立于2014年的医联,在天府软件园开始创业。目前已成为西南最大、全国前五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估值超70亿元,成为川内唯一一家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企业。

  两家企业,有着鲜明的共性——成立时间短、几何式增长,科技带动经济增长爆发力可见一斑。这是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的使命所在,亦是动力所在,推动成都积极部署各项工作——

  加快提升基础创新能力。规划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天府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建设,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到198家,居中西部前列。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46项改革试验经国家及四川省授权先行先试,11项改革成果入选全国百佳案例;36项在全国推广的创新改革成果中,9项由成都探索形成,居8个试验区第一。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成功举办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活动,连续5年举办“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持续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形成“北有中关村,东有长阳谷,南有深圳湾,西有菁蓉汇”全国双创品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成都把发展新经济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聚焦“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致力于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2018年,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家,每天有超过110家新经济企业诞生,新经济企业专利数量达5.65万件,同比增长117%,新经济活力跻身全国前三。

  从“给优惠”到“给机会”。今年,成都创造性地将新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需求相结合,先后两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对外公布1200余条可与世界各地优质企业、机构等展开合作的机会信息,涉及智慧城市、东部新城、公园城市等11个应用场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潜力加快释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驱动成都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技创新成为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战略支撑。

  自2016年来,成都连续四年位列机构评选的“新一线城市”榜首。成都,也成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魅力 书写新时代的“交子”故事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金融业,自古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千多年前,成都繁荣经济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当下的成都,正是由区域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积蓄冲刺世界城市能量的关键节点。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全面构筑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和支撑体系,强化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结算中心、创投融资、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力争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

  作为中西部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成都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已经从单纯的体量积累转向核心功能凸显,初步实现从传统金融集聚向新金融生态圈构建的转变,走出了一条金融创新发展之路。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达1750.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产值12%左右。

  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不久前,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6)”在伦敦发布。报告显示,成都继2017年9月首次入榜后排名持续攀升,本期评分较上期大幅增加25分,排名上升14位,目前排名全球第73。此外,本期指数还首次引入金融科技排名,成都金融科技表现强劲,排名全球第18。

  如今的成都,已成为西部地区最活跃的资本市场之一,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600余家,已经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一座现代金融中心在成都崛起。

大城崛起的路上,成都从来不做“独行侠”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在四川区域发展历史上首次将成都定位为“主干”,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承担历史使命,成都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与省内20个市(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加快构建产业协同、市场共兴、功能共享、交通互联的“水涨船高”发展共同体。截至今年7月,成都已与省内市(州)签约重点合作项目320个,协议总投资4145.2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210个,完成投资473.6亿元,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

版权所有 @ 新中联展览有限公司 copyright by ZhongLian Exhibition Co.,Ltd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益州大道中段588号智地哥谭1栋1418号 邮箱:2217681002@qq.com 电话:+86 (0)28 85505189 传真:+86 (0)28 85505909 技术支持:万维科技 蜀ICP备16024218号-2